隨著中美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不斷升級,最新一輪的貿易對抗已進入新的階段。2023年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yè)的新一輪出口禁令,涉及約140家中國實體,標志著三年來第三次對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的大規(guī)模打擊。緊接著,中國商務部也實施了針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嚴控鎵、鍺、銻等關鍵礦產的出口。鎵和鍺是用于半導體生產的關鍵材料,廣泛應用于軍事、科技以及能源領域。這一舉措被認為是中國對美國在半導體領域進行打壓的有力回應。
關鍵礦產的“反制”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中國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對稱反擊”。長期以來,鎵和鍺等關鍵礦產一直是中國能夠施加給美國的重要經濟杠桿。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11月的報告,中國是美國鎵和鍺等礦產的主要供應國,供應量分別占54%和53%。美國幾乎沒有再開采鎵礦,導致美國對外依賴嚴重,尤其是中國。
這些關鍵礦產的提煉技術復雜,且涉及巨大的投資與技術研發(fā)。雖然美國有潛力通過國家資助或投資相關礦物冶煉廠來解決供應問題,但這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并且成效無法立竿見影。澳大利亞的例子表明,擴充稀土精煉設施需要巨額資金,且可能面臨超預算的風險。
中國如何加速自給自足
與此同時,中國在加強反制的同時,也在加速半導體自給自足的進程。中國半導體企業(yè)通過增加對制造設備的進口量,確保在面對美國出口管制時能夠持續(xù)發(fā)展。此外,許多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正在尋求替代方案,尤其是在馬來西亞等地區(qū)進行高端芯片的封裝,這有效避免了直接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
此外,2023年9月,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一項關于極紫外輻射光刻設備的專利,這一突破可能幫助中國打破荷蘭ASML公司在光刻設備領域的壟斷,進而削弱美國對華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出口管制效果。
美國企業(yè)的無力應對
盡管中國加速自給自足,美國企業(yè)在面對中國的關鍵礦產禁令時,顯得幾乎毫無招架之力。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指出,全面禁止鎵和鍺的出口可能導致美國直接經濟損失達到34億美元,甚至最壞情況下損失可能高達90億美元。然而,這一數字并未引起廣泛的關注,美國似乎缺乏應對的有效措施。
結論
隨著中美兩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對抗愈加激烈,未來的全球供應鏈將受到更大的不確定性影響。中國不僅通過禁運關鍵礦產進行反制,還加大了半導體自給自足的步伐。而美國企業(yè)在關鍵礦產供應上的脆弱,暴露了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依賴性。未來,雙方在半導體及關鍵礦產領域的博弈,將對全球科技產業(y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 責任編輯:巨優(yōu)元器件一站式方案配套,讓您輕松做采購
----- 保證原裝正品,是我們對您的承諾。
若您想獲取報價或了解更多電子元器件知識及交流、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MOS管、場效應管、集成電路、芯片信息,請聯系客服,鄭先生TEL:13428960096 QQ:393115104
咨詢熱線
0755-83206860